5-35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作者:编辑:dzb来源: 发布时间:2018-04-03点击次数:

 

2016-2017学年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17年12月

目录

一、学院概况 2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2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2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2

(三)在校生情况 2

(四)本科生生源情况 2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2

(一)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2

1.职称结构 2

2.学历结构 2

3.年龄结构 2

(二)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2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2

(四)教学基本设施 2

(五)图书资料及校园网信息化建设 2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2

(一)专业建设 2

(二)课程建设 2

1.课程结构 2

2.精品课程建设 2

(三)教材建设 2

(四)教学改革 2

1.实践教学 2

2.毕业论文(设计) 2

3.创新创业教育 2

(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2

(六)对外合作交流项目 2

五、质量保障体系 2

(一)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2

(二)加强教学督导 2

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

2.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2

3.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2

六、学生学习效果 2

(一)课堂教学质量 2

(二)学生获奖情况 2

(三)应届生毕业、就业情况 2

1.毕业情况 2

2.就业情况 2

3.社会评价 2

4.毕业生成就 2

七、特色发展 2

(一)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2

(二)实施“双师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

(三)“两证”并举,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2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

(二)进一步提高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水平 2

(三)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2


一、学院概况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湖北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湖北省首批应用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学院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坐落在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北端,校园内树木葱茏,环境幽雅,是莘莘学子勤奋攻读、矢志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院建有学术交流中心、大型艺体中心、各类专业实验教学大楼、标准化学生公寓、现代化图书馆、先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所有教室全都安装了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和通讯电话;学院建成了集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卡系统、医药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9万册,并实现了与湖北大学本部的图书、信息、管理资源的共享。幽雅的校园生活环境、先进完备的教学设施,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学院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学院较好地实现了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办学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知行合一”的办学特色日益彰显。

二、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本科人才培养目标

学院坚持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开放办学,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将学院建设成为规模结构合理,优势特色鲜明,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学院秉承“厚德载物,认知践行”的育人理念,以培养 “基础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服务于生产、管理第一线的高级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管理体制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院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大力营造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本科专业设置情况

学院设有经济与管理系、会计学与财务管理系、人文与社会科学系、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机电工程系、生物与化学工程系、粮食工程系、外国语系、艺术与设计系和思政与体育课部十个教学系部。学院现有45个本科专业,已涵盖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为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表1 本科专业设置

学科门类

专业数

专业名称

经济学

2

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

法学

1

法学

文学

6

汉语言文学、英语、法语、商务英语、新闻学、广告学

理学

3

信息与计算科学、应用化学、生物技术

工学

13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生物工程、工程管理、粮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

艺术学

8

风景园林、广播电视编导、美术学、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服装与服饰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管理学

12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造价、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物流管理、旅游管理、审计学

(三)在校生情况

2016-2017学年,学院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0189人,其中普通本科生8208人,专科生1981人,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80.56%。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比例

(四)本科生生源情况

2016-2017学年,我院36个专业共招收了来自全国21个省、市、自治区的2315名学生。

三、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师资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学院通过引进和培养等各种措施,打造出一支结构优化、爱校敬业的教师队伍,2016-2017学年,学院专任教师总数426人,聘请校外教师183人,生师比为16.73:1。

1.职称结构

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79人、占42.02%(其中具有正高职称70人、占16.43%,副高职称109人、占25.59%),中级职称153人、占35.92%。

2.学历结构

学院通过鼓励教师在职攻读学位和积极引进优秀人才,使教师队伍学历结构日益完善。全院专任教师中,具有硕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233人、占54.69%,具有博士研究生学位的教师3人。

3.年龄结构

学院注重教师队伍的更新和培养,全院专任教师中,中青年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不含35岁)208人,35岁至44岁之间77人,45岁以上141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48.83%、18.07%和33.10%。

2  专任教师职称、学历、年龄结构分布

 

(二)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学院严格执行本科课程主讲教师资格审核制度,各系部在落实教学任务时,对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优先安排责任心强、有教学经验、教学质量好的教师承担本科教学,一大批学术水准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同时对教师备课、课堂讲授、作业批改、辅导答疑、课程考核等教学全过程加强质量监控,以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学院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湖北大学长期委派高水平教师到学院承担教学工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2016-2017学年,学院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94.97%。

(三)教学经费投入情况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院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力度,保证教学经费的稳步增长,加强本科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2016-2017学年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行政运行支出1373.41元,生均实验经费62.5元、生均实习经费31.6元。同时,2016-2017学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达110万元用于质量工程、实验室建设、实践创新基地建设等。

(四)教学基本设施

学院注重硬件环境建设,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77018㎡,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7.56㎡,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17㎡。教学科研仪器设备4416万元,生均4334元,2016-2017学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296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为6.70%。

(五)图书资料及校园网信息化建设

学院图书馆建筑面积22373平方米,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为学院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现有各类阅览室7个,阅览座位2200席,馆内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目前学院图书馆馆藏图书89万册,生均图书87.35册,电子资源丰富,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全文期刊13000种。

学院投入300多万建成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医药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平台,可提供电子资源浏览下载、精品课程建设、在线考试、网络教学、师资管理、教师网上测评、实验室管理等近20项网络服务功能。校园网络化、智能化及数字化管理,为学院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2 各项办学条件指标统计表

主要办学条件

2016-2017学年数据

生师比

16.73:1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行政运行支出

1373.41元

生均实验经费

62.5元

生均实习经费

31.6元

专项教学经费投入

110万元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7.56㎡

生均实验室面积

1.17㎡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

296万元

生均图书

87.35册

电子期刊种数

13000种

 

四、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专业建设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抓住重点,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以突出学科专业的应用性为主体,促进文管类和工科类的协调发展,为适应转型发展目标,学院确立五大重点专业集群,即食品轻工类、信息工程与技术类、管理经济类、艺术设计类、应用文科类,并集中全院教师集体智慧,修订完善了每个专业集群的转型发展方案,构建与湖北及周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以应用型为主体特色的学科专业体系,满足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多样化需求。在专业改造和集群化过程中,以办学基础完备、转型思路清晰、行业背景深厚的专业作为重点,以关联专业为支撑,基础专业为服务,在每个专业集群中倾力打造1-2个一级特色品牌专业,若干个二级特色品牌专业。2016-2017学年,按照学院专业调整布局,新增数字媒体艺术审计学粮食工程、机械电子工程四个专业。

为了推进专业建设,我们先后制定了实习实训管理规定,旨在规范和夯实实习实训等实践教学环节;修订了外聘教师管理办法,进一步改善了原有制度中与时代和教学管理实际脱节的相关规定;修改学术委员会章程和改选学术委员会委员,充分发挥学术委员会在学院建设发展中的作用,为各系专业建设提供政策保障和智力支持;继 2015年度44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后,学院2016年度又有13位教师申请“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经“双师型”教师认定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13位教师均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并对通过资格认定的教师,提出三年考核要求,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优化。

(二)课程建设

1.课程结构

为了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根据转型发展方案,我院及时对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订,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行业产业实际需求,增大应用型专业课程及实验实训课程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2016-2017学年全院开设课程983门,课程结构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职业技能及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五大部分。通识课程开设34门,含网络选修课 24门和实体选修课10门;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课内上机、课内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人文社科类30-42%,理工类35-45%。

2.精品课程建设

为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重点和特色,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特色性、先导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品牌专业建设。学院出台了精品课程配套管理制度《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管理办法》(院字〔2016〕3号),进一步加强我院的精品课程建设和管理。学院现有院级精品课程11门,其中重点建设的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发酵工艺与设备》入选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立项项目,另有两门精品开放课程《谷物品质分析》和《美国国家概况》正在建设中,课程制作即将完成。

3 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级别

1

《发酵工艺与设备》

省级

2

《中级财务会计》

院级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院级

4

《市场营销》

院级

5

《成本会计》

院级

6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院级

7

《动画线描造型》

院级

8

《广告设计》

院级

9

《综合英语》

院级

1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院级

11

《管理学》

院级

12

《谷物品质分析》

在建

13

《美国国家概况》

在建

(三)教材建设

在教材选用环节,学校一直坚持“选”“编”并举,以“选”为主的原则,强调必修课程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要优先选用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和省级精品教材、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指委推荐教材、获国家级奖项和省级奖项教材、其他高校公认共选的高质量教材以及近三年新出版的教材。

(四)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

学院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科学规划实验、实训、实习等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2016-2017学年我院斥资600多万元新建成经管会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提供虚拟市场、虚拟公司。学生可根据本专业专业知识的实际应用选择公司职务,各司其职而又相互协作,使得公司健康发展。实训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公司经营体验,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专业认知,使学生能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

2.毕业论文(设计)

学院对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开题、撰写、答辩、成绩评定等环节做出了明确规定,通过教师精心指导和学术引领,提高毕业论文(设计)的应用性、可行性与创新性。学院使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检测系统对毕业生论文进行检测,加强学位论文质量监控,对毕业论文(设计)进行严格的过程管理;坚持开展毕业论文(设计)专项评选工作,促进了毕业论文(设计)水平的提高。近两届毕业生的毕业论文有40篇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学士学位论文。

3.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学院自2009年开始,每年组织申报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项目,涉及生工、电子、艺术、管理、外语等多个专业,年资助金额3—4万,2016年度共立项10项,2017年度共立项11项。积极组织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6年成功获批3项国家级项目,7项省级项目。

(五)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院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以人文素质、社会素质、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思想理念、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大力支持高职称、高技能、高水平的名师、名家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实践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讲座,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

(六)对外合作交流项目

学院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项目,促进国际交流,为学院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机会。同时,学院常年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外籍教师任教,并依托湖北大学国际交流处和自身建立的国际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势资源,积极开拓学生出国深造渠道,为培养具备国际素质的优秀人才提供广阔平台。目前学院已与美国、芬兰、挪威等5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高校,开展了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办学项目。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学院贯彻《教育部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文件的要求,结合《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十二五”发展规划》,制定出台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关于提高教育质量和提升创新能力的若干意见》,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学院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本科教学研讨会,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院领导、各系部分管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督导与评估办公室负责人等参加,交流总结本科教学工作经验,集体研讨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措施和办法,提出教学改革新举措。

(二)加强教学督导

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院成立专门的督导与评估办公室,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加强督导,以提高整个过程的规范性。

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院以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加强教学督导,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的组织体系,由院、系(部)、教研室构成三级监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不同层面上实施质量监控。学院权威性的常设监督机构是教学指导委员会、专业设置委员会、教材委员会及督导与评估办公室。督导与评估办公室是监控执行的中心,起组织协调、分析反馈作用。系(部)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实体,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重要的组织。教研室是最基层的教学单位,是实施教学及管理的基本单元,也是实施教学质量监控最直接与最关键的组织实体。

2.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学院采取三种方法加强教学督导,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一是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系(部)教学信息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院长接待日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二是教学督导监控,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实现学院教学质量目标,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学院成立的由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学院退休教授、教学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全院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每学期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向学院领导及相关系部反馈工作信息。三是专项评估监控,通过学院内新建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过程监控达成目标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3.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为加强教学督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院建立并实施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一是听课制度,学院领导、督导与评估办公室、系领导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二是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通过集中的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反馈表、不定期问卷抽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三是新教师上岗培训考核制度,所有新进教师上岗前,必须经过湖北省师资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学习且考核成绩合格,再经过学院内部培训学习且考核成绩合格,最后试讲合格才能上岗。首次聘用的外聘教师也必须经教务处、教学系部等组织试讲考核,考核通过才予以安排授课任务;四是学生网上测评制度,每学期组织全体学生,对全院该学期所有任课教师的师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环节的14项内容,进行无记名网上测评打分,网络系统对各系部及全院教师得分自动排名。五是教学检查制度。教务处(含督导)定期组织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主要有:开学检查、新生开课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毕业论文专项检查、课程档案专项检查等,随堂听课,日常教学督查等,并及时向全院发布通报,以查促改,很好的行使了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课堂教学质量

2016-2017学年,上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在90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100%,下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在90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 99.73%,从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较高,反映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评学中,对学生学风的评价成绩也逐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4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学期

参评教师数

≥90分的人数

占比

<90分的人数

占比

2016下半年

364

364

100%

0

0%

2017上半年

373

372

99.73%

1

0.27%

 

(二)学生获奖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喜人。据不完全统计,2016-2017学年度,我院学生共参加各类学科竞赛22类,获得国家级奖项44项,省级奖项65项,市级奖项2项。

 

5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序号

竞赛名称

级别

获奖等级

获奖数量

1

第六届“赛佰特杯”全国大学生物联网创新应用设计大赛

国家级

本科组一等奖

1

本科组三等奖

2

2

第一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沙盘模拟竞赛

国家级

湖北赛区第一名

1

3

第八届“高等学校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

国家级

微电影创作赛一等奖

1

4

第二届“波比勒杯”环保产品设计大赛

国家级

银奖

1

5

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竞赛

国家级

三等奖

1

6

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

国家级

三等奖

1

7

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文学作品大赛

国家级

一等奖

1

二等奖

6

三等奖

13

8

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

国家级

湖北赛区一等奖

1

湖北赛区二等奖

5

湖北赛区三等奖

6

9

2017“踏瑞杯”第二届全国大学生人力资源管理知识技能竞赛

国家级

二等奖

1

10

第六届“LSCAT杯”全国口译大赛(英语)

国家级

三等奖

2

11

第八届全国“斯维尔杯”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技能大赛

国家级

挑战赛二等奖

1

12

湖北省高等学校第四届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

省级

二等奖

1

三等奖

1

13

第三届湖北省大学生信息技术创新大赛

省级

数字艺术类一等奖

1

14

第一届“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展

省级

优秀奖

1

15

湖北省第四届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

省级

二等奖

1

三等奖

1

16

湖北省第二十二届外语翻译大赛

省级

口译组特等奖

1

口译组二等奖

1

口译组三等奖

1

口译组优秀奖

2

笔译组三等奖

7

笔译组优秀奖

9

非专业口译三等奖

2

非专业笔译三等奖

5

非专业笔译优秀奖

3

法语组笔译优秀奖

3

17

湖北大学生金融投资大赛

省级

一等奖

1

二等奖

1

三等奖

1

优秀奖

5

18

湖北省首届大学生小微电影创业大赛

省级

一等奖

1

三等奖

1

优秀奖

1

19

湖北省第一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

省级

银奖

1

铜奖

8

20

第二届“学院空间”青年美术作品展

省级

金奖

1

铜奖

1

21

第六届湖北省普通高校大学生化学实验技能竞赛

省级

非专业类一等奖

1

非专业类优秀奖

2

22

第十届大学生校园营销大赛

市级

亚军

1

季军

1

 

(三)应届生毕业、就业情况

1.毕业情况

2016-2017学年,学校共有本科毕业生2099人(2013级本科生),其中取得毕业证书2088人,毕业率达99.48%。授予学士学位人数2058人,学位授予达98.05%。

2.就业情况

学院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设立专门的机构指导毕业生就业创业。学院开拓了以省内为主,“长三角、珠三角”为辅的实习就业基地,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电信、百度、武钢等优质企业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优质就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毕业生在参与各级公务员招考、各类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 计划、村官士官计划、支援西部和农村建设计划等工作中成绩显著,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90%以上,2017年学院本科生的就业率达到了92.42%。我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比例一直居于同类院校前列,每年有一百多名学生考取研究生,其中2017年6月,共有113名应届本科毕业生考上硕士研究生,其中被“985工程”、 “211工程”院校录取的有 20人,被国(境)外大学录取的有9人。

3.社会评价

学院定期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查,主要通过电话调查、毕业生座谈等方式了解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体现出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4.毕业生成就

艺术系毕业生潘有芝、蔡智凤在校期间合作创业,分别在2014年10月成立了“武汉市江岸区美苑艺术工作室”和2015年4月成立了“武汉画之家艺术有限公司”,成功带动3名毕业生就业。目前为止,他们已经合伙创办了三家连锁艺术类培训工作室,主要从事艺术教育、艺术推广和艺术设计行业,已带动20余名高校毕业生就业,为在校生提供兼职岗位数已超过50个,他们的事迹被湖北卫视、《武汉晚报》、《晨报》等相继报道。

经济与管理系毕业生陈杭钏在校期间曾经与吴越峰等几名同学组建创业团队“大创华越”,2014年开始独立自主创业,并于2014年11月成立“武汉新杏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现担任执行董事。同时其名下还拥有广告图文工作室1家,平台服务公司1家。2015年参加了学院举办的“青鸿杯”创业大赛并以优异的成绩顺利入驻学院“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2016年5月获得《2016年“创青春”湖北省大学生创业大赛》铜奖,获得创业扶持基金2万元。该生所创办的武汉新杏坛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带动大学毕业生就业7人,为在校生提供的兼职岗位数已超过30个,2017年该公司将进一步促进自身向一家正规的教育培训机构发展,在一方面由教育公司向职业培训学校迈进的同时,积极洽谈商业资本,以尽快实现自身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公司目前正在积极的与位于武汉市青山区工人村路的博纳斯孵化器洽谈场地合作,如果顺利,2017年公司有望具备申请成为职业培训学校的各项条件,同时公司也正在与美国一家教育公司洽谈留学合作事宜,并有望成为其在武汉的唯一授权合作伙伴并获得200万元的资本投资。

七、特色发展

(一)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结合本省、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探索建立体现“对接行业发展、促进校企共赢、保障学生就业”理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从专业设置与调整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专业课教学到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合作育人环境。

2015年4月,学院与湖北省粮食局签署了战略协作协议,源于学院有粮食行业人才培养数十年的的经验积淀,在技术推广运用和粮油标准制定等领域有明显优势,作为湖北省应用转型发展首批试点高校之一,率先迈出了教育转型发展和粮食行业转型升级深度合作的一步,与全省粮食行业在科技攻关、人才培养、智力研发、信息交流与管理等领域全面深入地开展战略合作。学院先后承担了粮食局横向课题四项,经费82万。2016年初,学院面向湖北省粮食行业定向委托培养单独招生,9月,第一批单招生64人成为学院2016级新生,学院对待这一批单招班学生制定了个性化培养方案。

2015年9月,我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系与武汉美斯坦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校企合作共建重点专业计算机应用技术(专科),引进领先的美斯坦福课程体系,致力于培养高技能型、实用型、创新型信息化人才。校企共建专业高薪从企业引进一批理论功底扎实,项目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双高型”专业教师,实行“模块化教学+订单培养”,采用“就业导向,目标驱动,工学结合,校企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2年校内学习,1年带薪实训,大三期间根据企业人才需求及学生发展意愿进行专业分流;毕业后享有3重就业保障,5大就业基地,5000余家企业就业保障,试用期3000-8000元。两届学生进校以来,培养成果逐步显现,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

院内其他系部及相关专业联系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夯实实践教学环节,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均有成效。

(二)实施“双师型”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我院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学院制定彩虹计划并予以实施。彩虹计划是结合我院实际而实施的优秀人才引进和优秀教师外派锻炼计划。引进的学科带头人开设本学科前沿领域课程或讲座,指导我院教师的成长和发展。引进的高级工程师讲授与社会实践或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本专业课程或指导相关课程、专业的实习,与本院相关专业教师合作开展与企业相关的技术研发活动。同时学院鼓励并支持教师从事与学院专业发展密切相关的校外培训、学习或生产见习等活动。目前已从企业、湖北大学成功引进了相应岗位的教授。同时制定出台了文件《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管理规定》,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培养、考核等制定了相应的程序及规范。2016-2017学年度,共有13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学院派出13名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到企业进行双师锻炼,学院配套经费10万元。

(三)“两证”并举,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及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课证融通”工作,确保学生在学期间既能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未来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建立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保证毕业生毕业时拥有多证在手,增强就业竞争力。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学院把“知行合一、认知践行”作为办学理念,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院“面向市场,突出特色,重在运用,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国际化,学院本科教学工作与国内一流大学相比依然存在某些不足和差距,特别是办学经费有限、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院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将是我院在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成学院应用转型和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因此,学院将加快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加强对新教师业务培训,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和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选拔部分教师到国内外教育先进单位进行课程进修学习、合作研究等,通过中青年教师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拓宽视野,提高水平。教师要通过承担教科研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进一步提高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坚持人才、项目、基地、服务一体化原则,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区域的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在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良性互动,形成“产、学、研” 联动发展的新机制。开展与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横向联系与深度合作,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开放式合作性研发基地,提升学院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学院的办学条件经过十多年建设已有了较大改善,但随着应用转型及专业方向的调整,出现了教学用房紧张、高端科研设备不足、实践教学需要更大投入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并调整经费支出结构,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购置等教学开支,同时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努力改善学院实践教学条件。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17年12月12日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