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5本科教学质量报告(2020年)

作者:编辑:dzb来源: 发布时间:2020-10-30点击次数:

本科教学质量报告

(2018-2019学年)

 

 

 

 

 

 

 

 

二〇一九年十二月

目录

前言 4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5

(一)培养目标 5

(二)专业设置 5

(三)在校学生 7

(四)生源质量 7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9

(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9

(二)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9

(三)教学经费 10

(四)教学条件 10

(五)图书资料及校园网信息化建设 10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11

(一)优化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 11

(二)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12

(三)课程建设 13

1.课程结构 13

2.精品课程建设 13

(四)实验室建设 14

(五)教学改革 15

1.实践教学 15

2.毕业论文(设计) 15

3.创新创业教育 15

(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16

(七)对外合作交流项目 16

四、专业培养能力 16

(一)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突出专业发展特色 16

(二)强化能力培养, 提升综合素质 17

(三)注重创新创业,构建课程体系 17

(四)注重知识应用,强化实践教学 17

(五)坚持大类培养,实施个性化教育 18

五、质量保障体系 18

(一)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18

(二)加强教学督导 19

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19

2.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19

3.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19

六、学生学习效果 20

(一)课堂教学质量 20

(二)学生获奖情况 20

(三)应届生毕业、就业情况 21

1.毕业情况 21

2.就业情况 21

3.社会评价 22

七、特色发展 22

(一)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22

(二)搭建拓展科技平台,推进科研及成果转化 23

(三)“两证”并举,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24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24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24

(二)进一步提高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水平 25

(三)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25

 


前言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创办于2000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由湖北大学举办的具有学士学位授予权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是湖北省首批应用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单位。全日制在校学生10000余人。学校位于武汉市江岸区,坐落在美丽的武汉天兴洲长江大桥北端,是武汉市“长江新城”核心区块。校园内花卉树木葱茏,绿草如茵,是莘莘学子勤奋攻读、矢志成才的理想园地。

学校设有经济与管理学院、会计学院、人文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机械与自动化学院、生物与化学工程学院、粮食与食品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和思政与体育课部十个教学院部。拥有学术交流中心、大型艺体中心、各类专业实验教学大楼、标准化学生公寓、现代化图书馆、先进的网络信息化平台等完备的教学和生活设施。所有教室升级改造完成了现代化智能多媒体设备;学生公寓安装了冷暖双制空调、热水洗澡系统、宽带网络和通讯电话;学校建成了集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卡系统、医药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于一体的校园网络信息化平台;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达2万多平方米,馆藏纸质图书89万余册,并实现了与湖北大学本部的图书、信息、管理资源的共享。学校一方面紧紧依托并充分发挥湖北大学各类教育教学资源在内涵建设中的作用,另一方面以问题为导向全面推进综合改革。学校近几年修订完善的规章制度达100多项;适时调整机构设置,进一步明确部门职责,释放办学活力,提高管理效率;改革薪酬体系,推进管理重心下移,实施目标绩效考核;先后以“质量提升年”“制度建设年”“作风建设年”为抓手,促使管理的规范意识得到加强、服务师生的质量得到提高、加快发展的能力得到提升。

经过十多年的建设发展,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全面实施内部管理综合改革,主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不断拓宽错位发展的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社会培养了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数万人,学校的办学质量、社会影响力、品牌知名度逐年提升。2019年3月,我校入选“中国民办教育百强”单位。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公布的独立学院排名中,我校在全国近300所独立院校中排名50多位;先后成为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候选单位,湖北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

一、本科教育基本情况

(一)培养目标

学校坚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核心,以提高办学质量和科技创新能力为主线,深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和开放办学,全面实施综合改革,将学校建设成为规模结构合理,优势特色鲜明,创新创业能力突出,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有重大贡献的应用技术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以培养“专业有潜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后劲,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通过实验室建设、专业建设和精品课程建设,积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机制、管理体制创新,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加强学风建设,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学校行以求知、学以致用的优良学风,大力营造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良好氛围,努力培养专业基础知识扎实、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专业设置

学校与区域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紧密结合,积极构建特色鲜明、结构合理的专业(群),完善工学为主,工、经、管、文、法、艺多学科融合的专业体系。学校现有45个本科专业,已涵盖管理学、经济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艺术学等7个学科门类,2018年我校本科招生专业40个,在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管理科学与工程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设计学类等个大类进行大类招生,暂停招生信息与计算科学、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行政管理、公共事业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等专业。(表1)

学校围绕办学定位和转型发展的实际需求,按照“工科做大,文科做强,其他学科专业做出特色”的总体思路,优化专业结构和资源配置,重点建设优势专业,大力发展特色专业,其中,生物工程专业被湖北省教育厅列为省级重点培育专业,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列为省级战略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专业和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中,食品科学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被确立为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1 2018年本科招生专业

学科门类

专业数

专业类

专业名称

管理学

10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工程造价

工商管理类

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审计学

物流管理与工程类

物流管理

旅游管理类

旅游管理

经济学

2

金融学类

金融学

经济与贸易类

国际经济与贸易

理学

2

化学类

应用化学

生物科学类

生物技术

工学

12

管理科学与工程类

工程管理

机械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

电子信息类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科学与技术

计算机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物联网工程

化工与制药类

化学工程与工艺

食品科学与工程类

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粮食工程

生物工程类

生物工程

文学

6

中国语言文学类

汉语言文学

外国语言文学类

英语、法语、商务英语

新闻传播类

新闻学、广告学

法学

1

法学类

法学

艺术学

7

戏剧与影视学类

广播电视编导

美术学类

美术学

设计学类

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数字媒体艺术

建筑类

风景园林

 

各专业分布情况如下:

1学科结构分布图

 

(三)在校学生

2018-2019学年,学校共有全日制在校生10326人,其中普通本科生8438人,专科生1888人,普通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81.72%。

2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人数比例

 

(四)生源质量

学校严格招生程序,实施“阳光招生”,保证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2018-2019学年,我校40个专业(含大类)共招收了来自全国23个省、市、自治区的2142名本科学生,各省市录取分数情况如表2所示。在湖北32所民办院校和独立学院中,文科投档线排名第7位,理科投档线排名第9位,文、理科投档线分别超省批次线41分和39分,在外省市录取中,其中河南、新疆、广东、河北、山西均高出批次线38分以上,生源质量进一步提高,生源结构进一步优化。

2 2018年各省录取分数线

省份

批次

科类

批次线

录取分数

山东(艺术)

普通本科批

广编(文)

文化328

428(文化)

广编(理)

文化282

394(文化)

内蒙(艺术)

本科提前B

广编

文化372,专业154

373(文化)

美术

文化272,专业201

273(文化)

江苏(艺术)

艺术民办2小批

美术

文化225,专业170

438(综合)

安徽(艺术)

艺术二批(统考本)

美术

(文:316,理:281)综合分:623.93

671(综合)

河南(艺术)

艺术专业本科B段

广编(文)

文化335,专业122

458(文化)

广编(理)

417(文化)

湖北

艺术本科二

广编

文化405,专业220;综合625

628(综合)

美术

文化286,专业184;综合449.6

490(综合)

中职技能高考本科

技能高考(本科)

财经623,计算机610,机械595,专业分不低于294

财经637,计算机616,机械600

广东(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443

496

理科

376

414

内蒙(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399

405

理科

336

340

江苏(文理)

本科三批

文科

281

295

理科

285

290

辽宁(文理)

普通本科批

文科

461

469

理科

368

441

广西(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403

417

理科

345

345

河北(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441

496

理科

358

432

贵州(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477

490

理科

379

390

江西(文理)

二本A

文科

496

525

理科

447

468

江西(艺术)

二本B

美术

专业270,文化290

362(文化)

河南(文理)

本科三批

文科

436

483

理科

374

419

浙江(文理)

第二段

不分文理

490

521

重庆(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434

466

理科

428

448

海南(文理)

本科三批

文科

497

568

理科

488

522

湖北(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441

482

理科

375

414

其中理工食品、生物类录取

408

中职技能高考专科

技能高考专科

200

200

四川(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492

503

理科

458

462

安徽(文理)

本科三批

文科

486

513

理科

432

456

云南(文理)

三本

文科

490

493

理科

430

415

福建(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446

461

理科

378

391

陕西(文理)

本科三批

文科

345

430

理科

332

358

新疆(文理)

本科二批

文科

372

420

理科

341

383

湖南(文理)

本科三批

文科

486

499

理科

409

435

山西(文理)

第二批本科C类

文科

363

439

理科

323

372

山西(艺术)

美术

文化(文309.理281);专业205

205.3(专业)

二、师资与教学条件

(一)教师队伍的数量和结构

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学校通过引进和培养等各种措施,打造出一支结构优化、爱校敬业的教师队伍,2018-2019学年,学校专任教师总数454人,聘请校外教师240人,生师比为17.99︰1。其中,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99人、占43.83%(其中具有正高职称74人、占16.30%,副高职称125人、占27.53%),中级职称149人、占32.82%。全校专任教师中,中青年教师构成了教师队伍的主体,其中,年龄在35岁以下(不含35岁)216人,35岁至44岁之间97人,45岁以上141人,分别占教师总数的47.58%、21.36%和31.06%。全校专任教师中,具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教师有271人,专业课教师中“双师双能型教师”占比达40%。

 

(二)本科课程主讲教师情况

学校严格执行本科课程主讲教师资格审核制度,各二级学院在落实教学任务时,对主讲教师的资格进行审核,优先安排爱岗敬业、关爱学生、乐于奉献、教学质量好的教师承担本科教学,充分发挥教学督导办公室、校级督导、二级督导组、学生信息员的作用,对教育教学全过程加强质量监控,以保证本科教学质量。学校聘请国内知名专家担任客座教授,湖北大学长期委派高水平教师到我校承担教学工作,为我校教育教学提供了坚实的师资保障。一大批学术水准和教学水平高的教师深受学生喜爱,2019年度,全校学生推选出“知行好老师”2名,2018-2019学年,我校参与本科教学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100%。

(三)教学经费

学校年度财务预算把本科教学经费及与之相关的本科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建设经费作为预算安排的重点,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力度,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2018-2019学年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行政运行支出1621.62元,生均实验经费56.90元、生均实习经费66.09元。2018-2019学年本科专项教学经费投入达1300多万元。

(四)教学条件

学校注重硬件环境建设,现有教学行政用房面积77018㎡,其中实验室面积11882㎡。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13㎡,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41㎡。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5372万元,生均6366.44元,2018-2019学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413万元,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所占比例为7.69%。

(五)图书资料及校园网信息化建设

学校图书馆建筑面积22373平方米,设施先进、环境优美、文化氛围浓郁,为学校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学科建设和文化传播提供了有效的支撑。现有各类阅览室书库13个,阅览座位2500席,馆内藏书丰富,种类齐全,目前学校图书馆馆藏图书共896723册,生均图书106.27册,电子资源丰富,有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297万多册,电子全文期刊12200种。

学校已建成基于校园网的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OA办公系统、校园一卡通系统、医药管理系统、学生收费系统和固定资产管理系统等十余个应用系统平台,可提供电子资源浏览下载、精品课程建设、在线考试、网络教学、师资管理、教师网上测评、实验室管理等近20项网络服务功能。学校积极推进校园网基础设施建设升级改造,通过构建“校园一张网”实现与智慧校园相适应的基础网络环境,实现校内有线无线同时上网,手机电脑同时在线,一人一账号,不限时长、不限流量,保障师生在上网高峰时段的上网质量,且同步享用校内及湖北大学本部的各类网络电子资源。校园网络化、智能化及数字化管理,为学校教育教学提供了良好的硬件支持。

 

 

3 各项办学条件指标统计表

主要办学条件

2018-2019学年数据

生师比

17.99︰1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行政运行支出

1621.62元

生均实验经费

56.90元

生均实习经费

66.09元

专项教学经费投入

1300万元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

9.13㎡

生均实验室面积

1.41㎡

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资产值

413万元

生均图书

106.27册

电子期刊种数

12200种

三、教学建设与改革

(一)优化应用型学科专业布局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领导班子非常注重学校转型发展的顶层设计:在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过程中,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要求,结合学校的办学传统,确定学校的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发展思路,为学校的转型发展找到合适的路径。

学校在转型中依据历史发展积淀,通过开展转变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大讨论及应用技术大学建设与转型发展研讨,明确将学校定位于以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为宗旨,紧扣地方主导产业和战略新兴产业,主动对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全方位开放办学,立足湖北,面向中部,辐射全国,培养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生产、经营、技术、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技术型人才。通过不断优化调整,目前已经构建了食品工程、机电工程、生物工程、信息工程、建筑工程五大工科专业集群和管理技术类、文化传播类、艺术设计类三大文科专业集群,并推进跨专业、跨学科的专业集群融通,使专业集群与产业链相对接,推动优势专业发展,建成了工科优势突出,人文、管理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按照“发挥优势,突出特色,抓住重点,注重创新”的总体思路,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和专业结构布局,实行专业动态调整,重点发展优势特色品牌专业和应用发展特色专业,逐步推进大类招生和培养,我校现有机械类、计算机类、电子信息类、工商管理类、食品科学与工程类、新闻传播学类、设计学类等七个专业大类进行大类招生,低年级打通基础课环节,高年级实行专业分流,分类培养,突出应用型和专业特色。在专业改造和集群化过程中,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以培养产业转型升级和公共服务发展需要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集中力量办出特色,激发办学活力,推动学校办学水平整体提升。2019年拟增设酿酒工程专业,2019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中,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二)推动“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

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优化师资结构,提高我校教育教学水平和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学校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在行业企业外聘“双师双能型”人才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加强自有教师的内部培养,输送年轻教师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提高教师实践教学能力;鼓励教师赴国内外访学、进修,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同时聘请高校教师和知名企业人士到我校进行学术交流和讲座,促进我校教师加强学术研究,提高学术水平。

   2019年度教学团队申报工作中,我校食品生物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在2019年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申报工作中,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学校注重教师培训与管理服务,2018-2019年组织25位新招录教师完成次岗位培训,组织11名教师参加2019年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全员培训组织14名教师参加“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双万计划)建设应用暨系统打造高校金课、混合式课堂教学设计与实现工作坊培训班”。组织全校教师 “教学经验交流分享会”,并将教师交流发言文稿整理编辑成册下发至各学院,以供大家交流学习;组织新招录教师教学公开课、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等活动,促进教学水平的不断提升。

为适应学校应用转型需要,学校修订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办法》(校发〔2019〕21号)截止2018年度,我校已有83位教师获得“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对通过资格认定的教师,提出三年考核要求,促进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结构优化,2015年度“双师双能”教师三年聘期满后,44人进行考核,其中38人通过,续聘“双师型”教师,考核通过率达到86.4%;目前已启动2016年度“双师型”教师三年聘期考核和续聘工作。学校大力支持中青年教师利用寒暑假进入企业进行实践锻炼或国内外访学深造,本学年共有25名教师参加企业实习锻炼,通过学校审批、企业鉴定、各二级学院评议等环节,各位老师均已完成实习任务,达到锻炼目的,配套经费10多万元。

(三)课程建设

1.课程结构

为落实新时代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根据教育部最新出台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结合转型发展经验,学校组织各专业对人才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制定了2018版人才培养方案。方案进一步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充分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面向行业产业实际需求,增大应用型专业课程及实验实训课程的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对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增强学生选课的自主性,课程设置支撑毕业要求、实现培养目标,全面夯实实践教学,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在知识、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2018-2019学年全院开设课程1141门,课程结构主要包括通识课程平台、学科基础课程平台、专业核心课程平台、职业技能及创新创业课程平台、实践教学平台五大部分。通识课程开设44门,含网络选修课34门和实体选修课10门;实践教学包括课内实验、课内上机、课内实训、专业实习、毕业实习、综合实践、课程设计、毕业设计(论文)、军事训练、社会实践等。实践教学占总学分比例,人文社科类33.15%—42.94%,理工类32.78%—40.68%

2.精品课程建设

为充分发挥精品课程的示范带动作用,突出重点和特色,做到高起点、高标准、高要求,体现特色性、先导性、科学性和示范性,并以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品牌专业建设,学校高度重视一流课程建设,建有校级精品课程15门,其中重点建设的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发酵工艺与设备》2018年度已完成验收,2018年度新建成的两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谷物品质分析》和《美国国家概况》已正式在我校课程平台上运行使用,2019年3月,学校组织召开院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评审会,对已经建成并投入使用的两门课程进行评审认定,目前,这两门课程已成功登陆“学银在线”在线开放学习平台和湖北高校课程联盟平台——“楚课联盟”,并已推荐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度有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江岸百年》和《摄影基础》已完成拍摄工作,即将制作上线。

在教材选用环节,学校一直坚持“选”“编”并举,以“选”为主的原则,强调必修课程特别是专业主干课程要优先选用 “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国家级和省级精品教材、国家级和省级规划教材、教育部教指委推荐教材、获国家级奖项和省级奖项教材、其他高校公认共选的高质量教材以及近三年新出版的教材。我校认真贯彻落实《省教育厅关于做好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统一使用工作的通知》(鄂教高函〔2019〕6号)文件精神,校领导多次组织教务处及各教学单位学习文件,强化各院部的主体责任,要求各教研室承担起对教材选用的政治把关责任,深刻认识统一使用马工程重点教材的重要意义。引导和鼓励任课教师对马工程重点教材研究,要求各教学单位开展教学研讨会,以集体备课形式推动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把教材优势转化为教学优势。我校加大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的培训力度,2019年组织11名教师参加省教育厅组织的马工程重点教材任课教师培训,切实做到“先培训后上课”,让任课教师准确理解和掌握马工程重点教材的主要内容和基本精神,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

4 精品课程一览表

序号

课程名称

级别

1

《发酵工艺与设备》

省级

2

《中级财务会计》

校级

3

《中国古代文学史》

校级

4

《市场营销》

校级

5

《成本会计》

校级

6

《微生物工程工艺原理》

校级

7

《动画线描造型》

校级

8

《广告设计》

校级

9

《综合英语》

校级

10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校级

11

《管理学》

校级

12

《谷物品质分析》

校级

13

《美国国家概况》

校级

14

《江岸百年》

校级

15

《摄影基础》

校级

(四)实验室建设

为提高本科教学质量,学校不断加大对本科教学的投入力度,保证教学经费的稳步增长,加强本科基础教学设施建设和教学实验室建设,教学条件大为改善,教学资源不断丰富。学校每年固定投入1000万元用于实验室建设,目前已经建成生物化学与食品工程、计算机与电子信息、机电工程、经管与财会、应用文科、艺术与设计等六大实验实训教学中心。2019年新一轮的实验室建设已完成论证进入招投标程序,实验室建设经费达800多万元,其中近400万元的建设项目已基本完成。2019年下半年,学校投入170万元建设三间多功能智慧教室,该项目预计明年3月份完工并投入使用

(五)教学改革

1.实践教学

学校强化实践教学,注重学生能力培养,科学规划实验、实训、实习等各个实践性教学环节,对实验、实训、实习等环节的教学内容进行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不断提高实践教学比例,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实践教学资源,改进实践教学方法和组织模式,努力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学校不断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把项目引进校园,把课堂引入车间,形成校内实训、校外实习、企业教学工作站上课等多种实践性教学形式。学校现有各类实验、实训室96个,约200个校内外实习实践教学基地,与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无锡极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国泰君安证券、永旺国际、华侨城集团、碧桂园集团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我校斥资600多万元建成的经管会计类跨专业综合实训中心已投入使用2年多,教学实训效果良好,为经管类专业学生提供虚拟市场、虚拟公司。实训中心与企业合作,开设跨专业虚拟仿真实训课程,用体验式教育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加强了专业认知,使学生能在毕业后更好的适应工作岗位。学校和实训中心积极接待兄弟院校的参观交流和调研,为兄弟院校实验室建设工作提供参考和帮助。

2.毕业论文(设计)

为了切实做好我校的毕业论文(设计)管理工作,保证毕业论文(设计)质量,学校对各项工作进一步的优化和细化,修订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工作管理办法》(校发〔2019〕24号)、《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优秀学士学位论文(设计)评选奖励办法》(校发〔2019〕15号)、《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计酬管理办法》(院发〔2019〕1号)等相关文件。在本科毕业生中全面开展论文查重工作,进一步的保证了我校本科生学位论文的真实性和原创性,对学生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了约束,对学校的学风建设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同时,为了更好的提高学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水平,学校在2019届本科毕业生中试用了“中国知网”大学生毕业毕业论文(设计)管理系统,实现了选题、开题、中期、结题、答辩、评分及推优等全过程管理,提高了我校毕业论文(设计)管理信息化水平,实现了全流程、数字化的操作和管理,学校毕业论文(设计)过程监控不断加强,教学质量管理手段持续提升。

3.创新创业教育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质量工程建设中的重要内容,学校于2018年度出台了《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管理办法(试行)》(院发20185号)办法对项目申报、评审、实施及管理、经费使用、结题验收标准等环节都有明确的说明,进一步规范了项目管理和工作程序。每年组织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择优推荐申报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8年获批6项国家级项目、17项省级项目,2019年获批5项国家级项目,立项35项校级项目。2014年-2019年,大创项目累计资助研究经费42.5万元。机械与自动化学院陈伟同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珂同学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第四届“长江学子”创新奖和第五届“长江学子”创业奖。

(六)学生综合素质培养

学校面向全院学生开设以人文素质、社会素质、科学素质与工程素质教育为核心的综合课程,引导学生广泛涉猎不同的学科领域,学习不同专业领域的思想理念、思维方法和研究方法,拓宽知识面,完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知识和能力,提高个人综合素质,增强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发展奠定基础。大力支持高职称、高技能、高水平的名师、名家面向全院学生开设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及实践技术等方面的学术讲座,树立良好的学习风气。另根据《湖北大学知行学院本科生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实施细则(试行)》(院发〔2018〕30号)文件精神,于本年度10月份开展了2018级本科学生大一学年的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工作,全校2018级本科生共2143名,其中1180名学生经认定后获得了创新创业学分。

(七)对外合作交流项目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合作办学项目,促进国际交流,为学生出国留学提供机会。同时,学校常年聘请来自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的外籍教师任教,并依托湖北大学国际交流处和自身建立的国际交流渠道,广泛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国外优势资源,积极开拓学生出国深造渠道,为培养具备国际素质的优秀人才提供广阔平台。目前学校已与美国、芬兰、挪威等5个国家及台湾地区的高校,开展了实质性的学术交流和对外合作办学项目,本学年共有14名本科学生去境外交流学习。

四、专业培养能力

(一)明确应用型培养目标突出专业发展特色

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规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需求,以就业为导向,把人才培养与就业紧密结合起来,贴近当前产业转型、调整和人力资源需求变化,优化专业结构;根据岗位要求的变化,及时调整专业课程模块,不断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性。同时,要遵循教育教学基本规律和人才培养基本规律,科学、准确地确定专业培养目标,突出学校应用转型特色。

(二)强化能力培养, 提升综合素质

坚持立德树人,以人为本,加强基础训练,强化能力培养,提升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适应能力、自我发展能力和实际动手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心理和身体等方面的素质。使培养人才的知识水平、道德修养能力储备和综合素养全面提高,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挖掘学生的个性潜质,在课程设置中为学生选择专业方向、课程模块和成才路径提供充分的机会。

(三)注重创新创业,构建课程体系

牢固树立科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把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内在要求和应有之义,加强创新创业教育,落实创新创业学分。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作为评价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促进包括通识课、专业课在内的各类课程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挖掘和充实各类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进行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的改革,建立“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创新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强调课堂教学的中心地位,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改革,分解教学要点,整合课程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将专业实践教学与育人结合。将项目化教学理念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

加强实践教学学时学分,注重专业技能与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体系构建,学校与行业企业共同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把企业人士吸纳进来共同确定课程体系,共同制定培养计划。

(四)注重知识应用,强化实践教学

根据行业企业对人才所需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和素质结构,明确培养目标,坚持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完成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的对接,加强产教融合,积极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践教学,根据理论课程的改革实际,调整更新实验内容,强化实习环节,积极创造条件增加综合性、设计性实验的比例。构建“六元结合”的实践教学育人体系,将实验教学、实习实训、毕业论文(设计)、创新创业教育、课外实践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实现专业教学从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积极开展产学研相结合教学模式,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等措施,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参与,把合作培养课程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探索与行业、企业合作共建、合作育人的人才培养机制。

(五)坚持大类培养,实施个性化教育

积极实施按专业类和专业相结合的招生模式和大类培养模式,优化整合专业结构,各专业大类可按2+2或1.5+2.5模式进行培养,低年级(基础教育阶段)加强学科基础课程教学,重视课程内容的整合度和覆盖面,高年级(专业教育阶段)进行专业分流培养。把握“课内打基础,课外出人才”的成才取向,做到“教师与学生互动,课内与课外并重,校内与校外结合”。实践“以人为本,善待差异,因材施教,分流培养”的教育思想,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课程的设置要有利于学生的自我调节和选择,专业主干课程加强实践性环节,使学生掌握从事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和基本技能;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以讲清概念、强化应用为教学重点;专业课强调针对性和实用性,注重学生的科学思维方法、自学能力及综合能力的培养与考核;适当增加特色微课程或网络课程,引入职业发展新动态、新技术;引入职业资格证书或技术等级证书,推行证书”制度,鼓励相关专业设置“职业资格与技能培训类”对应学分,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五、质量保障体系

(一)巩固本科教学中心地位

人才培养是高等学校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质量是高等学校的生命线。我校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和《教育部 财政部关于实施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的意见》文件的要求,深入贯彻落实陈宝生部长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积极思考人才培养改革路径,明确以探索人才培养模式为突破口,以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为核心,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围绕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方式改革、学分制改革等领域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积极探索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积极探索教师教学评价和学生学业评价模式,积极探索立体化实践育人模式。学校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立德树人,努力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将学生成长成才和可持续发展作为衡量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准,努力让学生获得更高质量的学习经历。坚持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注重本科教学质量保障的全程性、全员性,建立质量保障长效机制,落实教学质量责任人制度,实现人才培养工作有规划、有措施、有落实、有保障。学校高度重视本科教学质量,坚持教学工作例会制度,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本科教学研讨会,由分管本科教学工作的校领导、各学院教学工作的负责人、教务处负责人、督导专家等参加,交流总结本科教学工作经验,集体研讨本科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措施和办法,提出教学改革新举措。

(二)加强教学督导

为全面推进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使改革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学校成立校级教学督导组和院部二级督导小组,发动学生信息员,建立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手段、实施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加强教学督导,以提高整个过程的规范性。

1.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学校以规范教学过程管理为抓手,加强教学督导,采取日常教学秩序常规检查、专项检查、督导监控等多种方法加强教学督导,并撰写情况通报,对节前节后课堂、体育课、实验课进行重点检查。同时以制度建设为引领,加强督导工作,相继出台《湖北大学知行学院听课制度》、《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二级教学督导组管理办法》,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的二级组织,根据管理的职能,在校院两级、不同层面实施质量监控。

2.教学质量监控方法

学校采取三种方法加强教学督导,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一是教学信息监控,通过日常的教学秩序检查,期初、期中和期末教学检查,院(部)教学信息反馈,学生教学信息员反馈,校长接待日等常规教学信息收集渠道,及时了解和掌握教学中的动态问题。二是教学督导监控,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实现学校教学质量目标,完善教学督导制度,学校成立的由教学管理经验丰富、工作责任心强的退休教授、教学专家组成的教学督导组,对全校所有教学活动、各个教学环节、各种教学管理制度、教学改革方案等进行经常性的随机督导,每学期定期召开工作会议,向校领导及相关院部反馈工作信息。三是专项评估监控,通过学校内新申报专业评估、优秀课程评估、自编教材评估、实验室评估、试卷评估等,借助过程监控达成目标监控,利用评估的诊断功能,促进有关方面提高工作质量。

3.教学质量监控制度

为加强教学督导,规范教学过程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学校建立并实施了教学质量监控制度。一是听课制度,校领导、督导与评估办公室、院领导和同行相结合的听课制。二是学生评教制度,每学期通过集中的期中教学质量检查座谈会、学生信息员反馈表、不定期问卷抽查的形式,由学生作为课程教学评估的主体,对教师的教学质量进行评估。三是新教师上岗培训考核制度,所有新进教师上岗前,必须经过湖北省师资培训中心集中培训学习且考核成绩合格,再经过学校内部培训学习且考核成绩合格,最后试讲合格才能上岗。首次聘用的外聘教师也必须经教务处、教学院部等组织试讲考核,考核通过才予以安排授课任务;四是学生网上测评制度,每学期组织全体学生,对全校该学期所有任课教师的师德、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作业布置与批改等教学环节的14项内容,进行无记名网上测评打分,网络系统对各院部及全校教师得分自动排名。五是教学检查制度。教务处(含督导)定期组织常规检查和专项检查,主要有:开学检查、新生开课检查、期中教学检查、期末教学检查、实验室检查、毕业论文专项检查、课程档案专项检查等,随堂听课,日常教学督查等,并及时向全校发布通报,以查促改,很好的行使了教学质量监控的职能。

六、学生学习效果

(一)课堂教学质量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在90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99.45%,下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在90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 99.73%,从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较高,反映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此同时,教师评学中,对学生学风的评价成绩也逐年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为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5 教学质量评价结果

学期

参评教师数

≥90分的人数

占比

<90分的人数

占比

2018下半年

365

363

99.45%

2

0.55%

2019上半年

373

372

99.73%

1

0.27%

 

(二)学生获奖情况

学校高度重视学生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各级专业技能大赛培养和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提升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随着学生专业知识的积累,各类学科竞赛成绩喜人。据不完全统计,2018-2019学年度,我校学生共参加省级以上专业竞赛13类,其中获国家级奖项23人,获省级奖项43人。

6 学生参加学科竞赛获奖情况统计

序号

竞赛名称

获奖
类别

获奖
等级

获奖
人次

1

第九届蓝桥杯程序设计大赛

国家级

三等奖

1

省部级

二等奖

10

2

2018年全国高校商业精英挑战赛商务会奖旅游策划大赛

省部级

一等奖

6

3

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

省部级

三等奖

3

4

湖北省第十二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生科技作品竞赛

省部级

三等奖

8

5

湖北省第五届大学生生物实验技能竞赛

省部级

一等奖

1

省部级

二等奖

4

省部级

三等奖

1

6

湖北省翻译大赛(口译组)

省部级

特等奖

1

湖北省翻译大赛(笔译组)

省部级

一等奖

1

省部级

二等奖

1

7

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NECCS)

国家级

三等奖

1

8

全国大学生智能互联创新应用设计大赛全国总决赛

国家级

三等奖

11

9

首届“福斯特杯”全国大学生审计精英挑战赛

国家级

三等奖

2

10

第七届国际大学生微电影盛典

国家级

三等奖

2

11

第四届全国网络编辑创新大赛

国家级

三等奖

2

12

第十一届全国大学生广告艺术大赛

国家级

一等奖

2

省部级

一等奖

2

省部级

二等奖

1

省部级

三等奖

4

13

第七届全国高校数字艺术设计大赛

国家级

二等奖

1

国家级

三等奖

1

 

(三)应届生毕业、就业情况

1.毕业情况

2018-2019学年,学校共有本科毕业生2027人,其中取得毕业证书2003人,毕业率达98.82%。授予学士学位人数2013人,学位授予达99.31%。

2.就业情况

学校秉承“厚德载物,认知践行”的育人理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呼应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能力素质的诉求,突出能力本位, 注重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以培养“专业有潜力、就业有优势、创业有能力、发展有 后劲,服务于生产、管理一线的高层次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精心营造“读书在知行” 的校园文化氛围。十年来,我培养的学生以综合素质好、实践能力强,赢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学校开拓了以省内为主,“长三角、珠三角”为辅的实习就业基地,与中国工商银行、招商银行、中国电信、百度、武钢、百胜餐饮、永旺、万豪、碧桂园集团、华侨城集团等优质企事业单位建立了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为毕业生优质就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毕业生在参与各级公务员招考、各类事业单位招聘、“三支一扶” 计划、村官士官计划、支援西部和农村建设计划等工作中成绩显著,毕业生就业率连年达到90%以上,2019年学校本科生的初次就业率达到了91.96%。我院毕业生考取研究生、公务员比例一直居于同类院校前列,其中2019年6月,共有85名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考取985院校1人,考取境外院校1人,考取国外院校7人,考取211院校13人。毕业生积极参与各级公务员招考、各类事业单位招聘,且被录用情况良好。

3.社会评价

在转型发展的驱动下,学校近年来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声誉稳步提升。在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评价中,对我校毕业生“观察能力”的满意度最高,其次为“想象能力”、“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体现出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学生每年在各类学科竞赛中获得的国家级别和省级奖项荣誉多达200多人次;在英语等级考试、公务员及研究生考试、司法考试等各类考试中的通过率及优秀比例在同类高校中稳居前列;学生在创新创业、发明专利技术上也屡有建树,“服装女王”周钰、“煎饼王子”于恩栋、“动漫女孩”石秀等创业学生典型多次被媒体高度关注;机械与自动化学院陈伟同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张珂同学先后被评为湖北省第四届“长江学子”创新奖和第五届“长江学子”创业奖;广州市奥晶数码科技有限公司CEO、2005级校友易胜向学校捐赠100万元设立创新创业基金;大学生美食文化节、“挑战杯”大赛、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电影节、毕业设计作品展等极具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校内竞赛活动深受学生喜爱。2018年12月,新华通讯社主办的《半月谈》杂志《全面深化改革的地方探索与实践》专刊,该专刊在《信息·教育》栏以《科学定位 聚焦转型 积极探索一流应用型本科教育新模式》为题,从“强化应用 服务地方”“夯实内涵 提升质量”“开放办学激发活力”三个部分图文并茂关注报道了我院近年来的改革发展及人才培养成果。2019年,《中国教育报》高度聚焦报道我校应用转型发展成果,学校举办的第三届“食出健康、智创未来”美食文化节集中展示学校食品新工科专业特色和应用转型发展成果被《湖北日报》《中国教育在线》《央广网》《楚天都市报》等媒体争相报道

七、特色发展

(一)对接行业发展需求,创新校企合作育人机制

学校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持以转型发展为中心,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深入推进校企合作,全面实施内部管理综合改革,主动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接,不断拓宽错位发展的空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出一条具有知行特色的本科高校转型发展之路。结合本省、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及产业结构调整要求,探索建立体现“对接行业发展、促进校企共赢、保障学生就业”理念的人才培养新模式,以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师资队伍、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为切入点,从专业设置与调整到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从专业课教学到生产性实训、顶岗实习,从人才培养过程管理到人才培养质量评价,校企深度融合,共同完成人才培养全过程,努力营造有利于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的合作育人环境。

2015年,湖北大学知行学院与湖北省粮食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实现了教育大省与产粮大省的全行业战略合作。合作以来,学校积极与湖北省粮食行业“科技兴粮”和“人才兴粮”工程战略全方位对接,在粮食人才培养、科学研究、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等方面开展形式多样的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效。2016年,湖北省教育部门批准学校面向全省粮食行业单独招生录取64人,于2016年9月进入培养阶段,学制3年,学历层次为普通专科。单招班采用工学交替、分散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教学,既兼顾学员工作又保障教学正常开展。目前已完成了培养工作,64人均于2019年6月顺利毕业。

为了更好服务人才兴粮、科技兴粮工程,学校成功申报了粮食工程本科专业,2017年开始招生;为认真落实与省粮食局的战略合作协议,学校从相关部门抽调精英,组建了粮食与食品工程学院,专门对接涉粮人才、技术的各方面需求,整合资源,全力做好服务地方工作,有效推进了校、政、企战略合作的实体化。

校内其他学院及相关专业联系了大量的校外实习基地,落实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夯实实践教学环节,在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等方面均有成效。

(二)搭建拓展科技平台,推进科研及成果转化

为更好地发挥在粮食科技推广运用方面的人才优势,学校出台相关激励政策,支持鼓励广大教师在科研及成果转化方面取得更大成绩。2018年,获批粮食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为《财政支持的粮食建设项目绩效评价研究》,项目经费5万元;获批省粮食局奖补项目4项,分别为《基于马铃薯副产物薯渣提取功能性产品果胶的研发与应用》、《专利一体化提取设备提取米渣蛋白制备宠物饲料关键技术研究》、《以稻米为基料的营养素强化杂粮休闲食品的开发》、《猴头菇子实体转化法生产马铃薯营养全粉工艺及其应用》,项目总经费90万元。

学校连续4年参加全国粮食科技活动周粮食科技成果转化对接推介活动,向企业展示及推广可面向企业转化的粮食科技成果达20余项,20多家企业与学校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合作;在武汉市2018年第四批科技成果转化签约大会湖北大学专场对接活动中,学校签约项目达到10个,签约金额达8250万元。此外,学校近年来共申报省粮食部门相关项目课题达20多项,并积极承办了相关职业技能管理培训鉴定工作,逐步成为全省粮食行业企业员工的培训基地。目前我校依托湖北省粮食科技成果转化专项资金,研发谷物婴儿米粉、全谷物营养素强化面条、嵌入式营养面条等新型产品3个;开发谷壳生物质燃料成型机、大米深加工系统、大米加工副产物熟化粉料生产系统等配套技术装备3个。国内外公开发表论文8篇,申报国家专利8项。

(三)“两证”并举,增强学生就业竞争力

推行“双证书”制度,实现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参照职业岗位任职要求及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深化“课证融通”工作,确保学生在学期间既能学习必要的理论知识,又能掌握未来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建立以学习能力、职业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的评价体系,保证毕业生毕业时拥有多证在手,增强就业竞争力。据第三方就业质量调查报告显示,本校2019届毕业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比例为21%,我校本科毕业生在武汉、深圳、上海、广州等城市就业占比58.7%。2019届296名毕业生成功申请中小学教师资格认定,申请规模创近几年新高。

7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19届本科毕业生主要就业城市分布

就业城市

占本校本科就业毕业生的人数百分比(%

武汉

47.3

深圳

6.0

上海

3.0

襄阳

2.5

广州

2.4

数据来源:麦可思-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19届毕业生培养质量评价数据。

 

八、需要解决的问题

近年来,学校把“知行合一、认知践行”作为办学理念,旨在培养适应社会需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理论知识扎实、实践能力过硬的应用型人才,实现学校“面向市场,突出特色,重在运用,服务地方”的办学目标。但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国际化,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与国内一流应用型大学相比依然存在某些不足和差距,特别是办学经费有限、教师队伍建设等问题仍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我校教学质量的提高,这也将是我校在未来需要努力的方向。

(一)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完成学校应用转型和培养应用型人才,需要一支高水平的“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因此,学校将加快建设一支具有扎实理论基础和较强专业实践能力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的“双师双能”教师队伍,通过加强对新教师业务培训,发挥名师示范作用和有经验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并选拔部分教师到国内外教育先进单位进行课程进修学习、合作研究等,通过中青年教师行业企业实践锻炼,拓宽视野,提高水平。教师要通过承担教科研任务,有效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水平。积极引导学生参与教师科研课题,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进一步提高应用技术研究与服务水平

大力推进产学研协同的应用技术研究与创新,搭建“产、学、研”一体化合作平台,坚持人才、项目、基地、服务一体化原则,围绕产业转型升级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探索与企业、行业、区域的协同创新模式,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在人才培养、项目研发、基地建设和社会服务等方面良性互动,形成“产、学、研” 联动发展的新机制。开展与行业、企业、协会及社会团体的横向联系与深度合作,建设技术研发中心、工程技术中心、大学生创新创业园等开放式合作性研发基地,提升学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

(三)进一步加大教学经费投入

学校的办学条件经过十多年建设已有了较大改善,但随着应用转型及专业方向的调整,出现了教学用房紧张、高端科研设备不足、实践教学需要更大投入等问题。为此,需要进一步加大对教学经费的投入力度,并调整经费支出结构,用以保障教学业务、教学仪器设备配置、实验室建设、图书资料购置等教学开支,同时大幅度增加实践教学专项经费,努力改善学校实践教学条件。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

                                             2019年12月20日

 

 

 

 

 

 

 

 

 

湖北大学知行学院2018-2019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

序号

项目

支撑数据

1

本科生占全日制在校生总数的比例

81.72%

2

教师数量及结构

   2018-2019学年,学校专任教师总数454人,聘请校外教师240人。专任教师中具有高级职称199人、占43.83%(其中具有正高职称74人、占16.30%,副高职称125人、占27.53%),中级职称149人、占32.82%

3

专业设置情况(全校本科专业总数、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以及当年新增专业、停招专业名单)

专业总数45个,当年本科招生专业总数40个。当年无新增专业;当年停招专业名单: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信息与计算科学、公共事业管理、行政管理、服装与服饰设计

4

生师比

17.991

5

生均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6366.44

6

当年新增教学科研仪器设备值

413万元

7

生均图书

106.27

8

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种数

中外文数据库31个,电子图书297万册,电子全文期刊12200

9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

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9.13㎡,其中生均实验室面积1.41㎡。

10

生均本科教学日常运行支出

1621.62

11

本科专项教学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立项用于本科教学改革和建设的专项经费总额)

1300万元

12

生均本科实验经费(自然年度内学校用于实验教学运行、维护经费生均值)

56.90

13

生均本科实习经费(自然年度内用于本科培养方案内的实习环节支出经费生均值)

66.09

14

全校开设课程总门数(学年度内实际开设的本科培养计划内课程总数,跨学期讲授的同一门课程计一门)

1141

15

实践教学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人文社科类33.15% — 42.94%,理工类32.78% — 40.68%

16

选修课学分占总学分比例(可按学科门类)

22.82%

17

主讲本科课程的教授占教授总数的比例(不含讲座)

100%

18

教授讲授本科课程占课程总门次数的比例(一门课程的全部课时均由教授授课,计为1;由多名教师共同承担的,按教授实际承担学时比例计算)

14.58%

19

实践教学及实习实训基地

177

20

应届本科生毕业率

98.82%

21

应届本科生学位授予率

99.31%

22

应届本科生初次就业率

91.96%

23

体质测试达标率

80.78%

24

学生学习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2018-2019学年,上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在90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99.45%,下学期学生评教成绩在90分以上的教师比例达到 99.73%,从学生课堂教学质量评价的数据显示,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较高,反映出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25

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调查方法与结果)

学校定期开展毕业生及用人单位调查,主要通过电话调查、毕业生座谈等方式了解社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意见和建议。在对用人单位的调研中发现,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各项能力的评价中,对“观察能力”的满意度最高,其次为“想象能力”、“知识融会贯通能力”、“组织协调能力”、“逻辑思维能力”。调查显示学校毕业生在工作中体现出工作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等优良品质,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26

其它与本科教学质量相关数据

   2019年6月,共有85名应届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其中考取985院校1人,考取境外院校1人,考取国外院校7人,考取211院校13人。

   学校现有校级精品课程15门,其中重点建设的1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发酵工艺与设备》已完成验收,2018年度新建成的两门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谷物品质分析》和《美国国家概况》已正式在我校课程平台上运行使用,并已推荐申报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2019年度有2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江岸百年》和《摄影基础》已完成拍摄工作,即将制作上线。

   在2019年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申报工作中,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两个专业获批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被推荐申报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9年拟增设酿酒工程专业。

   在2019年度教学团队申报工作中,我校食品生物技术核心课程教学团队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在2019年度优秀基层教学组织申报工作中,我校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被评为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 Copyright 2016 . All Rights Reserved.湖北大学知行学院版权所有 鄂ICP备19016608